助教是手把手教學兵的“隨車老師”,對學兵技能形成和裝備維護修理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峰在助教崗位工作了13年,先后參與編寫了坦克駕駛專業15個課目近20萬字的教案,參與探索了“升級編組、梯次訓練、重點補差、結對幫帶”等10種組訓方法……
他帶出的徒弟中,53人當上班長,66人被評為“優秀士兵”,200多人被評為“優秀助教”,158人考取特級、一級坦克駕駛員,24人在上級比武中奪魁,“郭峰班組”7名成員中一人榮立一等功、2人榮立二等功、4人榮立三等功。
在官兵心中,他就是“全能助教”和“戰士高級講師”。
學兵學不到技術就是助教的失職
“早上4點半起床,到中午11點半結束,算上設置場地,忙活一上午只能駕駛一圈,還沒仔細體會動作就收工了!”坦克實車駕駛訓練中,兩名學兵抱怨實車駕駛時間太少,引起了郭峰注意。
他發現:一個班12人共用一輛坦克,一個學兵駕駛一圈最快17分鐘,最慢20分鐘,而一輛坦克每天訓練只有4個摩托小時,剛好每人一圈。
一個好的駕駛員需要實車駕駛時間的積累,能不能把這么多學兵分成兩部分訓練?郭峰向營長說出自己的想法??蛇@樣一來,坦克消耗的摩托小時就會翻倍,故障率增加,教學任務也增加一倍。
“作為教學保障單位,助教辛苦一些卻可以換來學兵作戰能力的較快提升,值!”郭峰據理力爭,“維修任務加重可以加班干,技術骨干缺乏可以培養,但是,學兵學不到技術就是我們的失職。”
郭峰的建議得到上級領導的同意。他一面組織助教進行崗位培訓,提高保障技能;一面與教研室共同擬制“小班”教學課程安排。
郭峰時刻將目光瞄準教學中的難點課目。
近年來,他與教學人員一起在全軍率先構建以信息化專業技能為主導的新型學兵培訓目標、素質結構、訓練與考核內容及標準體系,使學兵培養在全軍首次實現由單一技術操作型,向懂理論、精專業、能指揮、會組訓、善帶兵、通維修的復合型轉變。“9·3”勝利日大閱兵中,受閱裝備方隊駕駛頭車駛過天安門的丁輝、“獨耳鐵兵”武向軍等裝甲兵戰斗員,就是該基地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兵。
有絕活,總是毫無保留地與戰友共享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伤薪^活,總是毫無保留地拿出來與戰友共享。他常說:“一個人本事再大,也打不了一場勝仗。”
為更好地發揮郭峰的技術輻射作用,基地只要有培訓就會安排他當師傅,只要有好苗子就會安排他幫帶,只要有攻關項目就會安排他參與。
那年,上級搞專業比武。曾獲“三連冠”的郭峰堅持讓新同志上,他解釋說:“假如年底我走了,技術骨干接不上怎么辦?我全程當陪練,力爭拿冠軍!”他一拍胸脯,連長心里就踏實了。最后,冠軍的獎杯又被連隊攬入懷中。
在郭峰帶動下,如今該基地老兵都主動給新兵傳授看家本領。由郭峰和他的徒弟們組成的“郭峰班組”成為單位技術攻關的中堅。他們完成了“野外條件下吊裝更換某新型坦克動力艙”等3個項目的攻關,填補了我軍兵種訓練基地坦克駕駛專業培訓的空白。
郭峰還先后參與研發了某新型坦克駕駛模擬訓練仿真系統、電氣故障排除智能化考評系統等7項教學訓練革新成果,有的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其中裝甲車輛電子掛圖系統,把坦克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用3D技術呈現出來,學兵借助這套系統,就像鉆進了坦克“肚子”里,一目了然,有力推動了教學訓練質量提高。
不僅要為學兵成績負責,更要為打勝仗負責
夜黑如墨,坦克隆隆,學兵隊正在組織夜間駕駛訓練。郭峰集中精力,仔細聽著坦克發動機的轟鳴。
5分鐘、10分鐘……20分鐘過去了,坦克遲遲沒有蹤跡。郭峰的心驟然一緊,立即通過電臺詢問各車情況。原來,頭車助教故意降低車速,導致車隊行軍緩慢。
夜深人靜,郭峰心亂如麻,久久不能入眠,一些助教的話始終在腦中回蕩:“夜間駕駛是體驗課目,不作為考核內容,學好學壞無關緊要”“夜間駕駛危險系數高,應以安全為主”……
郭峰心里像打翻五味瓶。經過一夜思想斗爭,他向連長提出將坦克夜間駕駛改為必考的重點課目建議。
“未來戰場上什么情況都可能遇到,夜間行軍更不可避免。”郭峰說,“我們不僅要為學兵的成績負責,更要為未來能打勝仗負責。”
大隊采納了郭峰的建議,還提出嚴格按照要求、時間、質量組織訓練和考核。標準嚴了,助教的責任心更強了,學兵學得也更認真,畢業率和等級率提升到98%,遠遠高于大綱規定的指標。
近年來,在郭峰的積極建議下,基地對11個不符合實戰化要求的訓練問題進行了改進,有效提高了學兵戰斗技能水平。